Copyright ? www.keshil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東省商務廳 版權所有
來源: 2023-09-26 15:39:00
招遠市高度重視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落實“雙碳”戰略,2022年黨代會提出了建設“一都兩城”,一都即中國金都,兩城即以核電為支撐的清潔能源名城和以豌豆蛋白為支撐的植物基名城。圍繞建設清潔能源名城,招遠市政府成立了清潔能源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以核電、光伏、風電、儲能等產業為重點,統籌協調研究解決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謀劃實施了一批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支撐性、引領性項目,招遠市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取得了質的突破。
一、我市清潔能源產業現狀
(一)核電領域
招遠市積極推動核電產業發展,擬規劃建設招遠市綠色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基地項目,由中國廣核集團投資1200億元,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720萬千瓦。機組設計壽命60年,計劃2023年開工,首臺機組預計2028年投產,項目全部投入商業運行后,年發電量可達540億千瓦時,年均實現利稅41億元,帶動就業2萬人以上。同時,依托核電項目,積極打造核電產業園,引進核電相關的技術研發、科研成果轉化、科普教育培訓等科創公共服務平臺。依托中廣核集團,引進一批核電高端科研人才,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創新平臺,全力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核電科創體系,推動核電裝備制造業規模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加強關鍵核心部件研發,強化上下游產業鏈配套。多元化推動核能利用,大力發展核能供熱產業,立足招遠,面向周邊棲霞、龍口、萊陽、萊州等地區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
(二)風電領域
風力發電項目具有高效率、高穩定性、占地少、基建周期短的特點。為更好的發展風電項目,招遠市政府在對招遠市風力資源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按照“有效利用、保護環境、合理布局、有序開發”的原則,積極推進風電項目建設。截止目前,由5家企業建成9個風電項目,分別是:
1.龍駿蠶莊風電場一期、二期工程:由煙臺龍駿風能開發有限公司投資8.53億元建設,裝機容量9.93萬千瓦,年發電量2.26億千瓦時,年產值約11800萬元,財政貢獻約1800萬元;
2.大唐金嶺風電場一期、二期工程:由大唐山東煙臺電力開發有限公司投資8.4億元建設,裝機容量9.9萬千瓦,年發電量1.3億千瓦時,年產值約7555萬元,財政貢獻約227萬元;
3.國電夏甸風電場一期、二期、阜山風電場工程:由國家能源(山東)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13.3億元建設,裝機容量13.65萬千瓦,年發電量2.5億千瓦時,年產值約11893萬元,財政貢獻約436萬元;
4.中廣核招遠張星風電場:由中廣核招遠張星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投資4.2億元建設,裝機容量4.95萬千瓦,年發電量0.9億千瓦時,年產值約5017萬元,財政貢獻1030萬元;
5.大唐桂冠煙臺東源招遠夏甸風電場:大唐桂冠招遠電力投資有限公司投資4.8億元建設,裝機容量4.95萬千瓦,發電量0.7億千瓦時,年產值約3546萬元,財政貢獻約425萬元,在招投資建設招遠夏甸風電場。
(三)光伏領域
我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結合電網送出規劃和消納能力,推動太陽能規模化和多元化發展,因地制宜利用廢棄土地、荒山荒坡、農業大棚、畜牧養殖場等發展集中式光伏電站。
已建成光伏項目2個:
1.中節能招遠蠶莊9.8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項目:由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4億元建設,裝機容量9.8兆瓦,發電量0.09億千瓦時,年產值0.09億元,可節約標準煤約0.38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9萬噸;
2.山東泓宇黑牛良種繁育有限公司15MW光伏電站項目:由煙臺神聯飛航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1.34億元利用泓宇黑牛養殖場屋頂建設,年發電量0.18億千瓦時,年產值0.176億元,可節約標準煤約0.5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6萬噸。
在建及擬建光伏項目4個:
1.華能蠶莊12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由華能(招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總占地面積約2800畝。項目已于4月份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并網發電,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1.47億千瓦時。
2.華達齊山15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由招遠市華達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投資6.8億元建設,占地約2700畝,項目已于2022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前建成并網發電,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2億千瓦時。
3.中廣核400兆瓦海上光伏項目:招遠市發展新能源產業,堅持陸地海洋一體發展。通過積極對上爭取獲得山東省首批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項目建設指標。項目位于招遠北部海域,總投資25億元,總規劃面積約6平方公里,設計用海面積5.12平方公里,已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前建成并網發電,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7億千瓦時。
4.龍源阜山78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由山東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42億元在招遠市阜山鎮建設3個總容量780兆瓦的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已獲得山東省2022年光伏發電建設指標。目前項目已征遷土地1萬余畝,預計2023年6月前開工建設。
(四)生物質領域
招遠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發電項目:由安徽盛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招遠市人民政府以PPP模式投資建設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焚燒發電項目,裝機容量0.9萬千瓦啊,總投資2.488億元人民幣,年處理生活垃圾18.25萬噸,年發電量0.6億千瓦時。
(五)儲能領域
1.龍源1000MW/2000MWh儲能項目:由山東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38億元建設,為龍源阜山78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配套,目前正在辦理水保、壓覆礦等手續,預計2023年6月前開工建設;
2.中廣核招遠120MW/360MWh儲能項目:由中廣核集團投資5億元建設,為中廣核400兆瓦海上光伏項目配套,目前正在辦理項目選址、電網接入方案等手續,預計2023年12月前開工建設。
二、我市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面臨困難
一是清潔能源產業起步較晚。2010年,招遠市建成首個清潔能源項目,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近兩年才進入快速發展期。
二是缺乏高精尖大項目。我市已建成的新能源項目以陸上風電、陸上光伏產業為主,缺乏高精尖項目,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不利于新能源產業規模化、產業化、長遠化發展。
三是缺乏上下游完整產業鏈。全市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規模較大,但缺乏光伏發電、風電、核電等相關裝備制造產業,基礎研究能力和技術創新水平相對薄弱,人才集聚效應不強,不能滿足產業升級和技術迭代的需求。
三、下步招引載體及重點方向
(一)核電領域
一是引入核電上下游產業鏈。依托招遠核電項目供汽供電量大、質好、價優等特點,招引一批電、汽需求高的企業。依托中廣核等骨干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和培育核級材料企業,推動核電裝備制造業規模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強化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積極開展核電科研、設計、施工、運行管理、行業規范標準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努力建設山東省內重要的核電教育培訓基地。
二是發展核技術應用產業。依托國家級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等科研機構,積極開展核輻射加工、核醫學、核材料研究等核技術應用領域的研發,加快核級材料和裝備制造、核能綜合利用、核電物聯網、工業熱管理及放射性廢物處理等領域技術研發,加快推進成果轉化。加快核技術與制氫、海水淡化等其他產業領域的融合,引進培育一批高科技骨干企業,形成一定的產業化能力。
三是探索“核電+”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模式。多元化推動核能利用,探索拓展“核電+服務”、“核電+旅游”等“核電+”融合產業以及核電周圍產業,建設“核能+”綜合利用評價示范基地。發展核電文化產業,依托招遠核電站,培育以核能和平利用展示、核電知識普及、核電站觀光為特色的科技旅游業;以核電技術和產品展覽、高層論壇為特色的會展業。
(二)風電、光伏領域
一是壯大延伸風光產業鏈條。依托招遠豐富的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瞄準風電、光伏優勢企業,開展與央企、國企以及產業鏈龍頭企業招引與合作,逐步引進風機、光伏電池、光伏設備以及光伏配套產業鏈企業,帶動關鍵裝備及核心部件快速發展,強化風電、光伏產業鏈。著眼于強鏈、建鏈、補鏈、保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緊密協作。
二是推動風光研發與產業化。依托現有清潔能源企業,不斷提升智能光伏、風電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水平,鼓勵低能耗、高效率、智能化太陽能光伏重大裝備產品制造及工藝技術研究,通過龍頭企業產業帶動配套產業,吸引配套企業集聚,完善光伏、風電關鍵零部件產業鏈。
三是加強海上能源產業發展。推動海洋陸地一起發展,積極打造招遠“海上能源島”,推進深遠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和多種能源資源集成的招遠“海上能源島”建設,實現集中連片開發,形成規模化、基地化效應,推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和海洋牧場融合。
(三)氫儲領域
一是積極提升儲能配套能力。聚焦各類儲能應用場景,根據實際情況,穩步推進新型儲能試點示范。積極開展壓縮空氣儲能、固態鋰離子電池技術、飛輪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以及核電抽汽蓄能等示范應用。構建招遠儲能產業鏈,通過配置儲能設施加快推動清潔能源替代,通過示范應用帶動新型儲能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完善產業鏈,增強招遠產業競爭力。
二是積極提升氫能配套能力。探索布局“制氫-加氫-儲氫”產業。圍繞氫制備與提純、氫儲運、氫能應用、氫能檢測等環節,推動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示范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加快建設氫能研發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成長速度快、技術較為成熟的氫能領域企業。
四、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基本情況
1.中國廣核集團,總部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股的中央企業。中廣核以“發展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社會”為使命,經過40余年的發展,構建了6+1產業體系,業務已覆蓋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動力核技術、數字化、科技型環保、產業金融等領域,擁有2個內地上市平臺及3個香港上市平臺。截至2023年3月27日,中廣核在運清潔電力裝機容量超7890 萬千瓦,其中在運核電裝機超3056萬千瓦,國內新能源控股在運裝機超3515萬千瓦,海外新能源控股在運裝機超1325萬千瓦。清潔能源項目覆蓋全國30個省區,為海外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清潔電力。中廣核自成立以來,以“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為基本原則,深入踐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在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核養核,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
2.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國家電投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重組組建,是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主要產業板塊包括集中式電熱力、用戶側綜合智慧能源、綠電轉化、協同與服務、融投業務。國家電投擁有光伏發電、風電、核電、水電、煤電、氣電、生物質發電等全部電源品種,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截至2023年2月底,國家電投資產總額1.60萬億元,員工總數12.2萬人,所屬二級單位64家。國家電投總裝機規模突破2.1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達1.4億千瓦,占比突破66%,光伏裝機、新能源裝機、清潔能源裝機規模均為全球首位。
3.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創立于1985年。?公司注冊資本349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包括電源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電力(熱力)生產和銷售,金融、煤炭、交通運輸、新能源、環保相關產業及產品的開發、投資、建設、生產、銷售,實業投資經營及管理。?目前,公司擁有58家二級單位、480余家三級企業,5家上市公司,職工13萬人。2022年可控裝機超過2.2億千瓦,煤炭產能超1億噸/年,新能源發展再創歷史最好水平,能源保供、綠色轉型、提質增效、改革創新、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4.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國務院批準,于2011年9月在原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所屬14個省(區、市)勘測設計、施工、裝備修造企業基礎上重組而成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特大型中央企業。注冊資本金319億元,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5人;擁有9個國家級研發機構,116個省部級研發平臺,9個院士工作站,11個博士后工作站;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1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192項,擁有授權專利28,317項,其中發明專利3,569項;260個項目榮獲國家級優質工程榮譽獎項,其中,國家優質工程金獎55個,魯班獎62個,國家優質工程獎143個。
5.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重組而成的中央骨干能源企業,是集央企聯合重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四個試點”于一身的中央企業,擁有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等全產業鏈業務,產業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電公司、風力發電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2021年獲評2021年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2019-2021年任期考核A級。2022年在世界500強排名第85位,較上年上升十六位。2021年,國家能源集團資產總額18976億元,營業總收入6908億元,凈利潤618億元,煤炭產量5.7億噸,發電裝機容量2.71億千瓦,發電量11032億千瓦時,供熱量4.64億吉焦,火電總裝機量1.94億千瓦,水電裝機容量1869萬千瓦,風電總裝機量4999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5859萬千瓦。
6.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北院),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子企業。是我國首批成立的大型勘察設計企業,持有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監理、工程咨詢資信評價等“四綜甲”資質資信。擁有水利水電工程、電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及支持多業務發展的一系列行政許可及信用評價。西北院注冊資本金21.5億元,現有各類用工六千余名,業務遍及國內多個省區和21個海外國家(地區),在水電與抽水蓄能、新能源與電力、水利與生態環境、城鄉建設與基礎設施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技術特色、工程管理、投融資和全過程智慧化服務能力,是集規劃咨詢、勘測設計、工程承包、投資運營于一體的科技型工程公司,具備為政府、社會、投資方、合作伙伴提供一攬子綜合解決方案的綜合能力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