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keshil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東省商務廳 版權所有
來源: 大眾日報2025-10-14 09:00:00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10月10日)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山東省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山東將力爭到2027年,具備年產100發運載火箭、150顆商業衛星的能力,商業航天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若干措施》把山東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納入國家總體布局統籌謀劃,圍繞火箭衛星研發制造、數據開發應用,以及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集成電路等航天關聯配套領域發展,在技術創新、人才招引、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生態優化等方面給予支持,共包括6個方面18條措施。
據介紹,瞄準鞏固東方航天港的“海上發射優勢”和全省的“液體火箭試驗優勢”,山東將著力提升火箭制造能力和新型火箭研發能力,推動火箭航班化發射。對海上發射項目,按照不超過有關保費總額35%的比例,給予每個項目不超過300萬元的保險補貼。突出“航天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對符合相關規定的衛星數據算力交易場景和衛星應用大模型產品,分別給予每個不超過500萬元和100萬元獎補。
山東支持煙臺打造山東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發展核心區,推動濟南、泰安打造省會都市圈商業航天產業集群,引導青島打造衛星應用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各市結合特色優勢參與航天產業協作配套。山東將每年培育遴選10家左右具備核心技術競爭力、配套服務水平高、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商業航天配套企業,給予每家不超過100萬元獎補,鼓勵商業航天全域、全產業鏈發展。山東支持商業航天創新平臺建設,對符合相關規定的國家級平臺,給予經費支持;鼓勵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符合條件的可享受最高50萬元貸款貼息。
10月11日,“引力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將在煙臺海陽發射。“在山東商業航天產業中,海上發射的牽引帶動作用突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主任焉杰介紹,截至目前,山東已累計成功保障19次海上發射任務,將127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海上發射能力與頻次穩居全國前列。核心產業環節,山東實現了從火箭到衛星再到配套的全鏈條布局。發射服務保障方面,東方航天港集團擁有國內唯一的海上火箭發射專用船舶,初步組建起一支系統完備、經驗豐富的專業發射保障隊伍,可高效應對各類海上發射需求。同時,山東的商業火箭發動機試驗設施規模與能力居全國首位,在濟南、煙臺、德州、泰安4市建成9個試車臺、12個試驗工位;組織2次火箭飛行及海上濺落回收試驗,均取得圓滿成功。這一火箭試驗保障能力,也為全國商業火箭技術迭代、批量生產、高頻發射、安全飛行提供了堅實支撐。
商業航天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省科技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于洪文透露,“十四五”以來,聚焦商業航天技術難點和發展趨勢,山東已布局實施10余項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省級科技經費累計資助1.52億元,支持優勢科研力量,攻關海上發射、運載火箭、衛星通信射頻收發芯片、衛星軌道精密測量等,催生了一批原創性、引領性創新成果。濟南空天信息山東省實驗室、山東省航空航天裝備高性能特種合金智造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及回收復用技術等3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成為山東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平臺支撐。
在此基礎上,山東持續強化重大標志性、引領性項目支撐作用。其中,煙臺招引集聚30個產業項目落地、總投資約322億元;濟南空天信息在建項目38個、總投資約260億元。通過兩重、中央預算內、政府專項債等方式,山東支持商業航天超55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800億元。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聚焦商業航天領域先后組建設立3只商業航天方向基金,累計投資商業航天項目90個,基金投資額超80億元。
對《若干措施》中的各項惠企政策,省財政廳將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快申快享、在線發布4種類型,分類納入“魯惠通”政策兌現服務平臺,實現政策一站匯聚、精準推送、高效辦理;尤其將加大對運載火箭、衛星制造與應用、航天配套等重點領域財政資金專項監督檢查力度,切實讓資金紅利轉化為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