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keshil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東省商務廳 版權所有
來源: 2025-07-11 15:47:03
淄川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進一步深化投資項目全鏈條定制式審批服務實施意見
川政辦字〔2025〕6號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委會,區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部署要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營造良好“親商、助商、服商”關系,結合《淄川區投資項目全鏈條定制式審批服務實施辦法(試行)》(川政辦字〔2024〕8號),決定對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服務模式進一步優化,實施“洽談即服務、簽約即供地、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竣工即辦證”改革措施,構建項目建設全新生態,凝聚服務項目工作合力,推動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
一、實施范圍
本意見主要適用于淄川區各類產業項目,包括招商引資項目、本土企業投資項目。
二、實施機制
(一)項目洽談階段。主動跟進程序,推行洽談即服務。優化以“川速辦”項目服務團隊為基礎的區、鎮(街道、開發區)兩級聯動的建設項目幫代辦服務體系,主動對接投資主體,為項目簽約履約、推進落地提供保障。
1.由商務、投促部門牽頭組織各行業主管部門進行招商評估。自然資源、規劃部門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和現行城市規劃進行評估;發改、行政審批部門對項目選址、產業政策等要素進行合規性、可行性審查,并給出審查結論;生態環境部門根據企業項目核算污染物排放情況,給出合規性、可行性意見。對通過審查的項目分別由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就規劃條件和許可手續、發展改革部門就能耗指標、生態環境部門就排放總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就施工監管、水利部門就水資源和河道、城市綜合執法部門就市政配套、行政審批部門就審批手續、財政部門就相關規費、稅務部門就稅收政策等分別提出項目建設所需的要素條件,為項目量身打造需辦理的事項清單、需準備的材料清單和需接受的監管清單“三張”清單。
2.各鎮(街道、開發區)牽頭開展建設招商項目儲備用地基本情況調查。建立產業規劃布局、產業承載能力等項目信息庫,推行項目招商申報機制,招商洽談期間同步開展項目用地預選址工作,各鎮(街道、開發區)負責預選址申請,自然資源部門、規劃部門提供成熟度較高的建議選址,并給予預選址指導。對意向招商項目的用地需求、建設內容和規模、預期投資額等指標由各鎮(街道、開發區)會商相關部門意見,精準引進符合定位的企業。
3.商務、投促部門牽頭開展招商項目落地條件研判工作。對基本達成供地意向,進入投資協議簽訂階段的項目,重點研究項目是否符合國家重大戰略、建設規劃、產業政策、空間規劃、土地供應、拆遷風險、能耗指標、環保要求、監管協議等支持落地建設的要求,統籌開展項目政策研判和風險管控,形成項目落地政策指導意見和事項辦理條件清單。
4.完善鎮(街道、開發區)、投促部門、“川速辦”項目服務團隊“點對點”信息溝通機制。實行洽談企業信息和審批服務清單互通共享。在與企業開展洽談時,即為該項目配備“川速辦”服務專員,先期開展項目審批定制式服務,跟進服務項目選址、規劃條件、流程指導和水電氣暖信綜合配套等前期事宜。針對擬落戶的產業項目,量身定制個性化服務流程,依據項目類型及規模制定土地供應方案、審批時限及批前指導方案等,以“定制服務+全程跟進”的方式提升服務效率。
5.為項目提供“延鏈”服務。項目落地前,行政審批部門“幫辦代辦”服務專員對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全程代填寫申請書、公司章程擬定等企業注冊事項的“保姆式”服務。財政部門“金融超市”提供貸款、擔保、評估、應急轉貸等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二)土地供應階段。提高效率促落地,推行簽約即供地。多措并舉對項目用地進行“多收儲、早征拆”,實現“地等項目”,多部門聯合“快配套、定指標”為項目落地提供條件。
1.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盤活閑置工業用途國有用地資源。采用收購儲備方式進行入市交易,儲備一定規模達到“凈地”標準的土地,打通國有用地使用權變更用途的操作路徑,依托土地招拍掛機制,推進土地要素流通順暢。招商項目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各鎮(街道、開發區)可在項目簽約前完成通水、通電、通路及場地平整等土地出讓前期工作。重大招商項目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優先保障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探索在工業用地供應審批流程中,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審批事項,前置出讓方案編制階段,開展規劃條件、用地指標、環保要求等要素并聯審查。在土地入市階段提前開展不動產權籍調查,同步出具不動產測量報告及宗地圖。
2.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在全面完成土地征遷補償、通水、通電、通路及場地平整等前期開發,符合“凈地”要求和相關區域評估的基礎上,明確產業類型、投資強度、能耗標準、畝均稅收、環境標準等控制性指標,將相關規劃條件、建設條件和控制性指標納入出讓方案一次性公告,提前開展修建性規劃的審核,力爭做到簽訂供地合同即出具工程規劃圖。形成事先評估、事前定標、按標出讓、告知承諾、模擬審批、拿地開工、按標建設、對標驗收、效益評價、批后監管的全程管理機制。
3.推進高標準廠房建設。結合各鎮(街道、開發區)產業現狀和發展方向,建設一批與產業定位相適應的標準化廠房,積極引導中小企業租賃或者購買,在項目簽約后即可入駐,實現招商即落地、租賃即開工。創新“拎包入駐”模式,按照招商引資協議量身建設個性化廠房,與投資方同步辦理環評、能評等手續,廠房建成后直接安裝設備投產運行,實現廠房建設與項目審批“雙鏈推進”,推動項目盡早投產見效。
(三)工程建設許可階段。接好項目提速接力棒,推行交地即交證。優化不動產權登記業務流程,對帶土地設計方案出讓的項目,提前完成土地權屬、界址、面積等審核工作,在出讓金繳清后交付土地時,為用地單位一并核發不動產權證書(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首次登記)、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相關證書。
1.超前預審服務。工程項目用地在掛牌前,規劃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制定項目推進工作清單,指導企業提前準備審批材料。為全面提升審批效能,將企業拿地后的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不動產登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等各項審批事項提前預審,采取“全程代辦+容缺受理+承諾補辦”機制,開展模擬審批。
2.全面優化出讓用地規劃許可審批流程。利用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交地確認書》之間的空檔期,進行建設用地規劃審查,依托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環節,企業完成立項、交納土地出讓金后,發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兩個事項合二為一,實現“一次辦好、一次領證”。
3.聚焦優化審批流程。按照“免于辦理”或“無需辦理”兩種情形,做好《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的使用,以豁免機制擴容提質更好地服務市場主體,進一步釋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制度改革紅利。
(四)施工許可階段。倒排計劃抓進度,推行拿地即開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劃撥決定書、集體土地使用權批復文件、不動產權證書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任意一項材料,均可作為用地手續,辦理施工許可。
1.推行“增值化”改革服務。由行政審批部門做好審批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企業同步辦理各類招投標、中介服務事項手續。全面梳理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將項目的用地預審意見、設計方案審查、地質勘察、施工圖設計等耗時較長的環節提前到拿地前實施。“川速辦”項目服務團隊用好“模擬案卷”“雙向標準”“四診療法”等模式,為各類重點項目審批報建提供“一對一”“多對一”的專業輔導,開辟“綠色通道”,進一步提升審批效率。
2.打造“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場景。推行“租賃土地項目開工一件事”,破解因投資人與土地使用權人不一致,導致無法辦理建設手續的難題。推行“建設項目樁基先行一件事”,在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審核過程中,對樁基施工進行提前獨立審批,助力工程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用。創推“投資項目涉水一件事”,將水土保持、取水許可、洪水影響評價等需要編制報告的涉水審批事項進行整合、設置專篇,實現“現場勘查合一、專家評審合一、批準文件合一”。
3.深化“零增地”工業項目審批模式。全面梳理園區內閑置廠房土地資源,精準匹配項目需求,推行并聯審批、精簡材料、告知承諾制等方式,深化“零增地”工業項目審批流程,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4.優化市政公用服務聯合報裝。對水電氣暖信、有線電視等市政公用服務事項,實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請、聯合報裝、協同接入、聯合驗收”服務模式。在對外線工程涉及的工程建設涉及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審批,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設各種管線、桿線等設施審批等8個事項基礎上,增加N個可能涉及的事項,打造“市政設施建設類審批8+N”服務,實現“集成聯辦”。優化市政公用服務“共享營業廳”功能,實現“一次辦多事”。
(五)竣工驗收階段。延伸服務保投產,推行竣工即辦證。由住建部門牽頭,規劃、人防等部門建立“審批+服務”工作機制,提高竣工驗收效率。
1.采用聯合驗收,實現建成即驗收。對竣工驗收各環節進行流程再造,積極與項目方對接,提前跟蹤服務,對即將完工的工程建設項目提前進行竣工驗收準備工作,進一步壓縮主流程審批時間,實行規劃、土地、消防、人防、城建檔案等事項聯合驗收。
2.同步申報流程,實現竣工即交付。建立辦證前置機制,通過部門協同、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強化監管等方式,確保完成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后即具備辦理首次登記條件,可同步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
3.推行“驗登合一,一鏈辦理”。實行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與不動產首次登記“一鏈辦理”,建設單位按照規劃及建設條件要求完成項目建設,測繪機構統一出具竣工測繪技術成果后,依據測繪機構的測繪報告及權籍調查結果,將數據資料導入權籍系統,進行預審核工作。申請人申請符合受理條件的,對聯合驗收合格材料先行容缺受理,推動聯合驗收意見、申請材料、測繪成果等共享共用,實現驗收和登記一次申請、并聯辦理。
4.推行工業項目建成即使用。對工業倉儲類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承諾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保證工程質量安全、不妨礙后續驗收的前提下,可根據設計要求,在聯合驗收前安裝生產設施、設備,同步辦理驗收相關工作,實現聯合驗收通過后直接投入使用。
三、保障措施
(一)全力保障。定期召開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投資項目全鏈條定制式審批服務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投資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責任單位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處理并書面答復聯席會議辦公室。暫時無法解決的,應及時反饋聯席會議辦公室,并由聯席會議辦公室提交區委、區政府協調解決。
(二)全程服務。從項目謀劃開始,各階段牽頭部門聯合“川速辦”項目服務團隊,為項目提供從招商引資、簽約立項、報批報建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全程“保姆式”服務。
(三)全鏈銜接。項目全生命周期鏈條需多部門協調配合,各部門要壓緊壓實責任,加強工作協調,充分凝聚工作合力,確保同向發力,取得實效。各階段牽頭部門依托“川速辦”項目服務團隊主動與項目主體、服務專班、幫辦專員和上一階段牽頭部門進行銜接,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四)全員高效。與項目相關的服務專班、幫辦專員、相關部門等所有相關人員,均以項目為己任,一環扣一環、一步緊一步地壓茬推進各項工作,將辦事效率、協調效率、解決問題效率提到最高,以最快速度、最優質量推動項目順利實施。
(五)全程幫辦。項目落地建成過程中,各級各部門要積極保障項目各種要素供給,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需上級批準支持的事項,各階段牽頭部門要明確專人深入研究、積極跑辦。需本級辦理的事項,牽頭部門要責任到人,限時辦理。需項目單位或委托第三方準備的事項,由所屬鎮(街道、開發區)“川速辦”專業服務專員負責協助推動,盡快完成。
附件:淄川區投資項目全鏈條定制式審批服務流程圖
淄川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2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