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keshil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東省商務廳 版權所有
來源: 德州日報2025-08-08 09:00:00
“連續6年躋身榜單,比上年提升81個位次!”7月22日,財富中文網發布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德城區化工產業龍頭企業——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位列403位,刷新歷史最好成績。
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德城區化工產業高速發展,2021年至今,化工產業年營收從54億元增長至341億元,實現質的飛躍。
在國內化工產業普遍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德城化工產業何以持續“突圍”?本報記者深入一線,在企業火熱的生產實踐中探尋高質量發展密碼。
產品變革瞄準精細化工加速多元發展
今年上半年,華魯恒升二元酸、碳酸酯、聚酰胺、尼龍等新能源、新材料產品實現營收76億元,占全部營收半壁江山。
碳酸二甲酯在鋰電池電解液配方中不可或缺。華魯恒升敏銳捕捉到市場機遇,2020年,企業依托自身年產乙二醇50萬噸的生產能力,自主研發乙二醇聯產二元酸、碳酸二甲酯的新工藝和新型催化技術,由此邁出進軍鋰電池電解液領域關鍵一步。
——2021年10月,國內產能最大的30萬噸/年碳酸二甲酯裝置在華魯恒升建成投產。
——2023年上半年,華魯恒升高端溶劑項目建成,新增30萬噸/年碳酸二甲酯、30萬噸/年碳酸甲乙酯、5萬噸/年碳酸二乙酯產能,同期建成30萬噸/年二元酸項目,鞏固了在鋰電池上游細分領域的領軍地位和競爭優勢。
目前,華魯恒升的碳酸二甲酯產品在下*業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5%,碳酸甲乙酯市場占有率為30%,二元酸市場占有率達70%。
“通過多線延伸產業鏈條,華魯恒升現已形成一整套以潔凈煤氣化為龍頭,潔凈煤氣化與合成氣深加工、羰基合成、聚酰胺三大產業平臺協同聯動的柔性多聯產經濟模式,實現了從傳統煤化工向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的跨越發展。”華魯恒升生產部副經理、生產處處長臧安華說。
敏銳把握、求新求變,才能掌握主動權。
“上半年,基礎化學品市場低迷,但化肥等產品市場相對較好,我們及時調整生產結構,加大尿素、碳銨、硫酸銨等產品產量。”臧安華介紹。上半年,企業主要產品銷量增長10%,降本增效近4億元。
像華魯恒升這樣的“裂變”同樣在其他化工企業上演。實華化工“海洋”“揚帆”兩個系列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項目陸續完成小試和中試階段;德化化工大力發展有機胺相關高端精細化學品及電子化學品,成功躋身全市百強企業;宇虹顏料的紅、橙、黃色系有機顏料暢銷全國各地,為眾多油墨、塑料、涂料企業提供優質產品……龍頭帶動,德城化工產業整體邁向高端。
生產變革 數智賦能帶來精益生產
產業綠色轉型離不開項目支撐。
在華魯恒升工業園西區,最近建成的20萬噸/年二元酸項目兩條生產線相繼調試開車,進入試生產階段。“整個項目投資8.67億元,建成后總產能達到70萬噸,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份額,鞏固了在鋰電池上游細分行業中的全球領先地位。”負責該裝置開車運營的車間主任劉春麗告訴記者。
距離二元酸新項目不遠,是一季度建成的酰胺原料優化升級項目。這組投資15億元的新裝置由鋼鐵管道交織而成,陽光下折射出耀眼的銀光。
華魯恒升工程建設部副經理陳園介紹,項目設計年產20萬噸飽和脂環醇,副產4.3萬噸環己烷,還能助力后期己內酰胺和尼龍6的提質擴能,投產后不僅提升了現有產能的盈利水平,還為企業未來布局生物基尼龍、再生尼龍等前沿領域奠定基礎。
從酰胺原料優化升級項目向東約2公里,一片嶄新的銀灰色建筑是企業年初落成的科技研發園。該科技研發園對標國際一流化工產業研發中心,目前正在與10余所知名院校緊密合作,共同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高端化工產業技術轉化服務平臺。
據統計,從2020年至今,華魯恒升在德州的研發投入超過40億元、項目投資超過100億元。
新項目、新園區帶來的不僅是生產能力的擴張,更帶來了企業生產效率、安全性能的全面升級。
工業園北區中控室內,超過40名操作人員通過生產管控一體化平臺,實時監控生產運行情況。“生產過程中,系統自動調整到最優狀態,若工況嚴重偏離控制范圍,系統自動啟動緊急停車功能。”華魯恒升負責智能工廠建設的生產部副經理劉煥發指著屏幕上的實時監控畫面介紹,生產管控一體化平臺配套有人員定位系統和二道門管理系統,可實現對裝置區人員實時監測。“作為全省首家使用智能機器人巡檢的化工企業,目前華魯恒升在高壓配電室、己內酰胺裝置均設置全自動巡檢機器人,實現24小時無人化定時巡檢。”劉煥發說。
智能化已貫穿生產、包裝、運輸各個環節:通過打造智能排產系統,企業構建起“市場數據+庫存+能耗”的AI決策模型,72小時內能完成全廠產品結構優化調整;依托數字孿生仿真技術,可預演不同聯產方案的經濟性和碳排放,使新方案實施周期縮短50%;采用工業機器人和全自動包裝系統,固體產品實現機械化裝袋和自動碼垛;智慧物流系統幫助企業實現從車輛派車、進廠、裝卸貨、出廠到客戶簽收的全過程管理。
“引入先進技術,持續提升生產效能,是德城眾多化工企業的共同選擇。”德城區工信局技改科科長高紅玉說,2021年以來,該區化工產業每年技改投入都在20億元以上。
走進實華化工調度中心,一排屏幕顯示各項生產運營數據。企業新上的能碳系統,能夠實時監控生產運行、物料消耗等情況。在企業生產區域,1400多個各類傳感器遍布廠區關鍵部位,防止出現跑冒滴漏等問題。“目前在鹽化工領域,一般企業每生產一噸燒堿平均成本約1100元,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們每噸燒堿成本控制到了1000元左右。”公司總經理李寶瑞說。
2021年以來,實華化工先后投入3.2億元對生產設備進行改造升級,提高裝置完好率,控制生產運行平穩,采用“事前算贏”工作機制,搭建成本管控矩陣,將PVC產品生產成本從6500元/噸降到5500元/噸,成功幫助企業扭虧為盈。2024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
思路變革依托龍頭企業加速集群發展
產業集群化發展,加速產業內部分工協作,帶來巨大成本優勢。德化化工位于德州運河恒升化工產業園,是以生產胺類、醇類等化工產品為主的現代化工科技型企業。憑借距離優勢,可直接獲取華魯恒升生產的二甲胺等系列化工產品,實現原料“隔墻”供應。“依靠穩定、高效的原料供應,德化化工生產的DMAC、NMF等高端產品均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從而保持較強市場競爭力。”公司董事長辛志國說。
作為全省煤基精細化工鏈主企業,華魯恒升的發展紅利通過產業關聯、知識溢出和勞動力池等形式逐步擴散至當地德田化工、德化化工、德化肥業、魯恩新材料等相關企業。“目前,華魯恒升已向3家企業開放潔凈煤氣化技術,并通過研發合作、人才培育等形式,每年向周邊企業輸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帶動周邊相關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3.2%,遠超同行業平均水平。”華魯恒升財務總監高景宏介紹。
產業協同,華魯恒升同樣從中受益。
華能德州電廠毗鄰華魯恒升,每日向華魯恒升供應大量發電余熱蒸汽。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計供汽2000萬噸,折合節約172萬噸標煤,助力華魯恒升動力煤消耗占比降低近20個百分點。同時,華魯恒升也向電廠供應液氨用于脫硫脫硝,年減少電廠液氨外購成本8000萬元。
“作為鏈主企業,華魯恒升還開放相關平臺給鏈上企業,恒升化工產業園相關企業生產效率整體提升15%。”德州運河恒升化工產業園有關負責人郝曉云介紹,運河恒升化工產業園將智慧監管服務平臺設在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服務部,利用三維空間、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智能語音識別等信息技術,將園區內的環保、安全、應急、節能等情況進行一體化管控,有力保障了園區內企業的生產安全。
“目前全區17家規模以上化工類工業企業中,不僅華魯恒升、實華化工保持良好勢頭,德化化工、綠霸精細化工等企業也在加快創新發展步伐。我們將立足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化工產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目標持續攻堅。”德城區工信局副局長孫立爭表示。
短評——
以龍頭企業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龍頭企業帶動,是德城區化工產業的顯著特征。多年來,德城區立足既有優勢,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培育壯大產業鏈,激活發展新動能,推動化工產業沿著高質量發展軌道加速前行。
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是現代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趨勢和突出特征,也是提升產業和區域競爭力的必然要求。龍頭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市場地位、創新能力等,在產業集群中處于主導地位,是增強產業集群競爭力和引領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我市化工等多個特色產業集群加速崛起,華魯恒升等龍頭企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下一步,推動特色產業持續向上突圍,仍要遵循產業集群組織形態演進規律,著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不斷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首先要確保龍頭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縣市區和相關部門要積極作為,一方面立足產業集群發展實際,聚焦重要支點和關鍵環節,完善龍頭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集中資源要素助力龍頭企業成長。另一方面,要依托龍頭放大優勢,推動產業集群向專業化、特色化、高級化方向轉型升級,著力破解有鏈無群、鏈群松散、低效低價等問題,充分釋放龍頭帶動效應。龍頭企業在不斷壯大自身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新、標準制定、品牌塑造、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與產業集群協同共生、相互促進,帶動產業集群不斷提檔升級。